中秋節,因為有了美妙的月光而富于詩意,月下正是少男少女們踏歌覓偶的最好時光,因而又是追求愛情的節日。少男少女們于月下歌舞嬉戲,見到意中人便可成為配偶。到近代,這類古俗也仍有所存留,富于情趣。
拋帕招親
福建省有些地區,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。是夜,于廣場中搭一彩臺,布置成月宮景狀,并設玉兔、桂樹等。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,在歡慶歌舞之后,姑娘們將一些繡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臺下拋去。如有觀眾接得的手帕與“嫦娥”手中的花色相同,即可登臺領獎。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還手帕時,若受“嫦娥”喜歡,則可以戒指相贈。此后,雙方可以交友往來,情投者便喜結良緣。這真是“花前月下結良緣”,有趣極了。
歌聲傳愛意
廣西侗族在中秋夜舉辦歌墟,青年男女在月光下用歌聲表達愛情,如“月兒圓圓掛樹梢,恰似明鏡把心照,今夜歌墟來相會,一片真情哥妹交”。此時,男子若有意,便贈對方以布帕;女子若有意,日后便在布帕上繡花歸還,算作許親。
乞月照月爬月
舊時東莞有些婦女相信“月老為媒”,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無意中人者,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時,在月下焚香燃燭,乞求月老為其撮合。相傳中秋之夜,靜沐月光,可使婦女懷孕。在一些地區,逢中秋月夜,有些久婚不孕的婦女便走出家門,沐浴月光,希望早生貴子,謂之“照月”。
偷菜求郎
在臺灣,中秋夜有未婚女子“偷菜求郎”之俗。妝飾美麗的女子踏著月光,往別人菜圃中偷摘大蔥及蔬菜,偷摘到之后便預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。因此臺灣有“偷著蔥,嫁好夫;偷著菜,嫁好婿”之諺語。
中國地域廣闊,民族眾多,類似這樣有趣的習俗還有很多。朋友們如果有興趣,可以帶上心愛的人到這些地方去走走看看,親身體會一下別具風趣的中秋習俗。你們還可以融入其中,為愛情加分添彩。